中学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创建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835 浏览:69725

新课标要求学生提高探究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生物学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可见,学好生物科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学会生活的需要.

新课标中学生物课堂教学随着新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工作也正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新课标要求学生提高探究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生物学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可见,学好生物科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学会生活的需要.如何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更新教学理念,更好的组织教学活动,创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主动的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对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

在教学中充分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从以往的以老师讲述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思考接受知识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出发,遵循学生认识自然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阅读和科学的思维活动,自觉地把客观真理转化为坚实的基础知识,并同时发展智力、能力和受到教育,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造精神人才的一种教学法的变革.因此,教师指导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教学活动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因此教师致力于“导”怎么写作于“学”.

1.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恰如其分地引导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和高涨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自觉思维.

例如,讲“皮肤“的有关知识时,学生不太爱学,我以下面的几个问题引入新课:“饭店厨师胖,是因为吃得好吗”“皮肤受损后愈合,为会么伤口有时有疤痕,有时则无”“你们游泳时为会么不担心水进入血管”等学生对这些问题由好厅产生兴趣而引发主动学习.


2.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操作方法的正确选择和恰当运用.

例如,做“探求种子成分”实验时,让学生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实验中强调正确操作顺序,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断观察,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这样就能最限度地发挥学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3.教师的疏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给予指点,疏通障碍,顺利完成学习目标,完成认知上的一次飞跃.

例如,初一课本中“临时装片制作”的实验中有学生问载玻片为会么滴水要“适量”?为什么要对标本“染色”?五四制初三的生理实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C”实验过程中学生问载玻上为什么滴“生理盐水”不滴“清水”?这时教师应着重于疏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答案这样在教师点拨下使学生由“难学”变“易学”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那么在对于新的知识的讲述过程中,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在最近发展区,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完成老师的指引作用,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教师应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实施者.在课堂上,教师只有转变了角色,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学”的过程

课堂教学要实现“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总目标,关键在于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的“学”.

1.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促进知识和能力协同提高.

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造条件,把演示实验变分组实验,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研究“种子萌发”这部分内容时,提前2周将简易装置放于每班教室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亲眼观察,种子萌发过程.

初夏把含青蛙卵的水取回放在教室中,让学生亲眼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并作记录.

2.让学生充分“质疑问难”

“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全问题”教学中鼓励学生充分“质疑问难”,教师针对问题精点细拨,驱动学生深入思考对于关键性问题,如学生没有提出疑问,教师可设问挑疑,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将学习引向深入.我们常可以用提问来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问题的设计要结合生物新教材在每一节的开头设置的“问题探讨”和“本节聚焦”栏目.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联系生活,善于为学生准备好问题情境素材,设置适当的途径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最近出现的“大头娃娃”引出问题,并提出课题“大头娃娃”的“形成的原因”.接着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有些食品要添加某些氨基酸?这样提出问题、确立课题,非常巧,非常妙,非常新.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涨.

3.让学生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归纳总结,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自己学习,同时还可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通过对比,分析,综合发现学习规律,归纳出学习方法,从“学会”过渡到“会学”产生新认识.

例如,讲“鸟纲”,学完后让学生总结鸟类有哪些适应于飞翔的特点.每节课后由学生小结本节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巩固了本节新知.

三、处理好“导”与“学”关系

“导”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导”与“学”的统一.

总之,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好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实现“导”与“学”最佳结合,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如何成为课堂主体这个核心问题,使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美好的现实.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要朝着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来设计进行一堂课程,才能创建有效课堂,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综合提高.不管是课堂中的设疑提问还是励志教育,都应体现出教师对于学生成长的全面关怀,这也正是新课标中强调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