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97 浏览:13933

摘 要:中学生学习数学时,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解,每一个错解都隐含着学生在知识、技能或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解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论述了巧用错解在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意义.

关 键 词 :初中;错解;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中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学生的错误多在解题中以错解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对错解的分析,挖掘蕴藏在其中的丰富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前一些关于如何利用“错解”辅助教学方面的研究,有的就某一类题目的错解剖析出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有的是结合错解,分析关于某一知识点的学习技巧等.但是“错解”资源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如何充分利用,全方位地辅助教学,还需要深入研究.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通过一些案例从五个方面谈谈在巧用错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探索.


一、巧用错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数学中有些概念,初中生初次接触,会感觉比较抽象,一时难以从字面上深入理解其中的意义,比如绝对值、算术平方根等.以至于在解题中,常会出现类似下面的错误:

错解1:(1)a等于a

解方程时要去分母,就要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公分母.在学习“分式”这一章的最后阶段,进入复习环节时,是学生最易出现这种错误的时候,此时宜利用错解对比学习,使学生彻底分清两种题目的区别.

学生的解题错误信息,是一种重要课堂再生教学资源,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奇曾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地开发利用“错解”资源,就会充分展示课堂教学活动的真实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参与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和实效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实践者、研究者,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