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80 浏览:20698

【摘 要】民事诉讼法作为高职法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如何组织并实施教学以切实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在深刻剖析传统《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和编排的缺陷基础上,提出按照民事诉讼的主要环节和常见民事纠纷的处理为主线来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力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大部分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民事案件的诉讼流程操作和常见民事案件的处理.

【关 键 词 】民事诉讼法;教学内容;重构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规定,高职教育应贯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对此,体现在教学上,必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高职民事诉讼课程为例,提出重构该课程教学内容以适应高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一、传统《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的特点

纵观现有本科和高职高专的民事诉讼法教材,不论是教育部规划教材还是21世纪规划教材,对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都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按照民事诉讼法典的体例来安排章节.例如柴发邦、江伟主编的《民事诉讼法学新编》、常怡主编的高等蒸发院校规划教材《民事诉讼法学》、陈桂明主编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民事诉讼法学》以及高桂英主编高职高专教材《民事诉讼法理论与实务》等均采用了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编排方式.这一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维护学科逻辑的严密性、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无疑是很有利的.

二是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于实践性.由于以学科体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这势必造成在教学内容总体上理论知识过多,即使是高职高专教材,也无法避免教材的理论内容过多,无法很好实现锻炼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三是教材中的实践教学内容缺乏体系性.鉴于现有民事诉讼法教材的上述特点,使得民事诉讼法的实践教学不成体系,凌乱不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能采用在讲授某一理论知识过程中穿插案例讲解来体现民事诉讼法应用性强的特点.而这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经过学习能够熟练掌握民事诉讼基本程序的目标,更遑论是实际应用了.

因此,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法律专业,彻底更新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已迫在眉睫.

二、重组民事诉讼课程教学内容的基准点分析

(一)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基点

目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法律人才成为各类建设人才的需求旺点.但因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等高级法律职业需要缺的国家司法统一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后才可从事,这无疑将高职法律专业毕业生挡在了这些职业之外.因此,对于大多数高职法律专业毕业生来说,基层部门法律辅助应用型法律职业岗位,例如法庭书记员、司法秘书、行政事务人员、律师助理、公司法务人员等才是就业主要方向.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金华现有198个乡镇,按省司法厅的规划要求,每个乡镇要设立一个司法所、一个派出所、一个法律怎么写作所和一个法庭,每个所、庭应配备3-5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司法所和派出所所配备的人员很少,法律怎么写作所大部分还未建立起来.上述已配备人员的学历层次也较低,较难适应工作的需要.在浙江省委做出“法治浙江”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和引进法律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职法律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针对上述高职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高职法律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从事基层法律怎么写作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也即,应当根据高职法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来选择和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现在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上,要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民事诉讼的理论知识怎么写作于实践知识.


(二)民事诉讼法课程目标是教学内容安排的出发点

根据高职法律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远比让学生掌握关于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知识重要.既然要培养应用型法律专业人才,确立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而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又是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内容的先决条件.民事诉讼法课程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能力目标

(1)熟练起诉、立案、上诉、再审、执行、证据调查收集与使用、保全等手续;(2)熟练制作民事起诉状、民事答辩状、调解书、裁判书、庭审笔录、上诉状、二审裁判书与调解书、再审申请书、再审调解书、再审裁判书、执行申请、执行裁定书、应诉通知书、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等文书;(3)熟悉证据收集程序,能对证据的证明能力进行分析和判断;(4)熟悉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5)会将所有的文书与证据等相关材料装订成册.

2.知识目标

(1)熟悉起诉、立案、上诉、再审、执行、证据调查收集、保全等程序的具体内容;(2)掌握民事起诉状、民事答辩状、调解书、裁判书、庭审笔录、上诉状、二审裁判书与调解书、再审申请书、再审调解书、再审裁判书、执行申请、执行裁定书、应诉通知书、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等文书内容和制作要点;(3)掌握证据的收集办法、分类、证明力的大小、证据与事实之间的联系;(4)了解合议庭评议的内容,判决宣告的内容、方式,审理期限的具体规定.

3.其它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民事诉讼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总体设计思路及教法应当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诉讼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和工作任务载体,进行诉讼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具体而言,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教学内容,二是实践教学内容.

(一)民事诉讼法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民事诉讼法基本流程可分解为“程序启动——案件审判——裁判执行”三个环节或者阶段.也即:民事诉讼程序启动的前提源自“民事纠纷”——由当事人的起诉引起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法院的审查与受理和审判(包括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裁判生效后的执行(民事执行程序).同时,对于特殊案件适用的程序予以单列,以便学生掌握这些程序的特殊性以及与民事诉讼程序的区别.按照这一流程来编排民事诉讼法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具有脉络清楚、思路清晰的特点,便于学生对民事诉讼程序的整体掌握,也有助于学生对民事诉讼各阶段或者诉讼环节技能的锻炼和培养.具体的教学内容编排见下图: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