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727 浏览:83464

教育部在全国倡导开展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出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和音乐教育,并把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把音乐教育摆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音乐艺术教育以其“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承人类文明,提升人类情感,丰富受教育者的审美体验,愉悦人们的身心,促进了社会交往;通过激活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和终生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音乐艺术教育正以其独特的功能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a重要作用.

《乐记》曰:“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欣赏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小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小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和升华的作用.音乐教育,能使中小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可以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分辨真与检测、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其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等方面逐渐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音乐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欣赏课,以介绍音乐宝库的精品为重要内容,最易于向“德智体”三方面渗透,并对“德智体”具有辅导和促进功能,使“四育”协调发展.它主要通过聆听和讲解的方式去感受音乐的美,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丰富他们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并进一步创造美,是每一个人提高自身情操和文化修养的需要,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实践及有关科研证明:音乐对人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获得与形成,有着极有成效并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智力是可以通过音乐活动来帮助改善的;同时,实践证明,音乐对非智力素质,如意志、性格、理想、世界观、美感等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音乐教师要从哪些地方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呢?

一、要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始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于是,我大胆地向校长提出了举办一次校园艺术节的想法,并拟定了一个方案交给校长,很快便得到了他的支持.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筹备,艺术节终于成功举行,这是我校举办的最高规格的一次艺术节.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很快喜欢上了我,他们也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有了竞争的意识,无形中也燃烧了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

二、教师必须懂得音乐教育的性质和本质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音乐教育的本体隶属于艺术教育,不仅它的内容体现着一种独特的艺术美,而且在健全的国民教育机制中还肩负着审美教育的职能.从这种意义上说,音乐教育的最基本性质就是审美性,它是通过音乐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

音乐是长于抒情的艺术.它是对人类情感的直接模拟和升华.其教育功能是通过情绪感染和情绪共鸣实现的.人们可以从音乐的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作为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培养的审美情感是一种高级的情感.

由于艺术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还需要培养对艺术的表现和创造力,因此,艺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音乐教育也因此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播、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阶段,而必须掌握一定技能.

艺术审美活动具有审美愉悦的心理效应.这种复杂综合的心理过程体现在艺术教育中,变产生了“寓教于乐”的共性规律.在音乐教育中,愉悦性可以构成一种审美的本质力量.音乐以优美的旋律和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人类、愉悦人类.当然,音乐教育绝不能停留在纯生理的听觉官能情感上,而是要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音乐教育的愉悦性从“感性”升高至“理性”层次,从而使学生更加领悟音乐内涵,感受艺术魅力,获得更高境界的审美自由.

音乐是时间性的艺术,但也不排除空间的体验.音乐结构首先要考量的是音与音之间的关联.音乐中没有任何曲风的要素能够独自存在.相反,高音与低音的差距、节奏的对比、赋格中主题与反主题形成的张力、各调性不同的音色,都会浮现一个空间.在巴洛克音乐里,特别是巴赫的音乐世界,空间的体验会浮现一个层级的观念.举例来说,从高音到低音的转移、从流动性弱到流动性强的改变,或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都可见到空间的转换.

三、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我深刻地认识到,要真正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为收集相关的资料,精心设计课件,图书室留下了我的足迹;为了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利用课余时间制作道具.比如:我在教《我是草原小骑手》时,课前找了很多关于蒙古族的资料,把这些制作成幻灯片,还学习了蒙古族的舞蹈动作.我把这些传授给学生,发现他们很爱学,课堂上气氛也活跃.总之,在每一节课前,我都会下功夫做好课前的准备,在上课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和谐愉悦的情境,通过甜美的歌声,让学生的心灵在宽松、自然、恬静的氛围中得到升华.

四、充分发挥律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生都有一个特点——好动,于是我(下转96页)(上接95页)抓住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我在每节课上课之前,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律动,体会音乐内在的美,由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会歌曲后,我再让学生即兴表演,使他们再一次体会歌曲的美,用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意境;学生也能在主动参与中展现自己的个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例如,在欣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时,学生通过对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的聆听,着实感受了音乐的雄伟气势与磅礴力量,体验着中华民族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音乐里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给学生以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此外,《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歌唱祖国》《祖国,慈祥的母亲》《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或雄壮或抒情,或激昂或委婉,演唱、欣赏这些优美的旋律,能使学生感悟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人民大众的勤劳勇敢、现代生活的甜美幸福,能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深厚感情.我们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基本内容的审美教育.就音乐教育而言,以音乐为表现手段,通过“诉诸心灵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声音所显示出的这种内容精华的表现”来实现自身价值;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更直接、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