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言文,提高现代文的修养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462 浏览:82566

摘 要 :中学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差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文言文距离学生生活遥远,很多语言习惯与现代文差异较大.如何提高教和学的效果成了许多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古今语言现象沟通起来,通过学习文言文,让学生增加现代汉语的词汇积累,丰富现代汉语的语言表达;同时,将文言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储备相应的历史素材,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言文的教和学都变得轻松而且有效.

关 键 词 :文言文;现代文修养;沟通古今;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16

文言文在现行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文言文教学也日益受到教学者的重视.很多语文教学工作者也牢记《大纲》中的规定:文言文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他们在文言文教学上可以说是费尽心思,从字词的翻译到文段的背诵,一步一个脚印,殊不知自己完全是为了教文言文而教文言文,过多地注重了文言的表象教育,而忽略了文言教学的真正意义,这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其实,学生学习文言,不仅仅是了解几个字词,更多地是为了掌握语言文字,提高阅读能力,掌握写作技巧,最终能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而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不是仅仅为了使学生能够阅读浅近的文言文?笔者认为不是的.教学实践证明:文言文教学在注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同时,也往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操作呢?

一、沟通古今语言现象

1. 由此及彼,扩大成语的积累.这里所指的成语并非课文中现成的(如《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可学得“既来之,则安之”、“祸起萧墙”、“分崩离析”等等),而是指从课文扩大到课文以外学得的新的成语.例如:《五人墓碑记》中“颜色不少变”一句,学生懂得了此处的“少”是“稍微”的意思,能不能乘机让他们落实“少安毋躁”中“少”的读音和意思呢?这样既落实了在现代汉语中“少”解作“稍微”意的词语的读音,又让学生多掌握了一些相关的成语.类似的做法,诸如学了《〈论语〉选读――诲人不倦》一文中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就让学生解释“负隅顽抗”的意思.又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句中的实词“济”与成语“同舟共济(乘坐同一条船共同渡河)”中“济”同义,都是“渡河”的意思,教学时不妨将一些带有“济”的成语,如“劫富济贫”“无济于事”等一并罗列让学生解释,由此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相关成语的意思.这种由此及彼的方法,简便而有效,对引导学生扩大成语的积累是很有帮助的.

2. 以今译古,丰富词语.既然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那么除了古汉语中的许多词语和典故在今天仍被继续沿用着之外,还有不少则已逐渐发展成现代汉语的词语了.例如单音词发展成双音词就是一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与古代汉语相应的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来翻译,则学生不仅弄懂了文言词语,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现代汉语的仓库.如《指南录后序》中“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中的“觇”就可以用“觇视、窥视”来解释;同样《五人墓碑记》中“众不能堪,而扑之”中的“”就是“笞打,鞭打”意.这样的扩词,俯拾皆是.学生在学习文言词语的同时也学到了新的现代汉语词语,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3. 举一反三,理解并学习现代文中仍沿用的文言句式.古代汉语中有些句式在现代文中仍得到沿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古汉语知识来分析现代文中出现的文言句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学过的文言知识,而且将有助于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句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现力.

二、以文言文学习促现代文写作

所有的语言都是一把钥匙,文言文的学习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把了解古代生活、感受古代文化的钥匙.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我们不是为古代而学习文言文,我们是为培养为现代社会怎么写作的新型人才而学习文言文.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用传统的、学究式的教学思想去教学生,以古解古,非但不能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古文,还可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如果我们能注重文言文的实用性,把现代思想与文言文结合起来,就缩短了文言文学习与生活的距离,给文言文注入了新的生命.

1. 立足文言史实,储备写作素材

陶行知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些例子,我们要学好,更要用好.而文言作品中出现过的人或事都是写作的好例子.其中既有孔子、屈原、司马迁、项羽、苏轼等名人,又有秦灭六国、楚汉战争、渑池之会等历史大事,这些都是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如果熟知这些掌故,并能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我们就可以摆脱写作找不到素材的困境.而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既要落实字词的掌握,又要拉近学生与古人的距离.

2. 学习古代优美语言,让我们的作文靓起来

中学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蕴含丰富,语言精练,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如苏轼的《赤壁赋》就善用比喻,语言优美形象.如开篇,作者写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交织组成了一个“羽化而登仙”的澄清境界,使读者陶醉其中;作者还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要凄然落泪.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加以品味、咀嚼,进而积累、运用.再看《阿房宫赋》的语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些语言以铺陈、排比为主,加以对仗、夸张、比喻、骈散结合等修辞手段,既显得整齐和谐、清新流畅,又具有磅礴的气势、丰富的意蕴.常常诵读这样的文字,难道我们在运用排比这一种修辞时,还会那样枯燥乏味吗? 3. 赏析文言写法,感悟独到的写作手法

在文言文中,有不少文章的写法有独到的地方,值得借鉴.如《项脊轩志》,纵观全文只是写了一些家庭琐事,破旧的阁子,庭院的变动,老妪的絮叨,祖母的关心,夫妻的谈笑,(下转第21页)(上接第16页)妻植的枇杷等等,但细细咂摸,却让人心潮涌动,唏嘘不已.作者是借项脊轩来串起对家道衰落的痛惜,对亲人无尽的怀念之情.这种通过生活琐事表现情感的方法,实在是该拿来为我们所用.再如《谏太宗十思书》开篇第一自然段就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紧接着总结历史经验,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最后谈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全篇结构谨严,说理透彻,给我们写议论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可见,有些文言文可以作为现代文写作的最好范本.因此,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不仅要从“言”的角度去教学,更应该从“文”的角度去教学.除了要教古汉语知识外,还要教文章的章法、写作技巧等.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文言文在写作方面的典范作用.

4. 感受文言思想,提升人文素养

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作为一脉相承的民族传统文化,历经了时代淘洗,富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师在教学时可适时地加以引导.如教学《劝学》可以教导学生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又如教学《〈论语〉选读》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讲讲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孝悌、礼义、廉耻”.《语文课程标准》第八条也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学会赏析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从中吸收优秀文化和道德修养.在有了一定积累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列表归类,设立“理想、尊师、文明”等栏目,分别从课文摘录出相关的语句、诗行、典故事例.这样,既陶冶了情操,使学生感悟生活的哲理,又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文教学与文言文教学一样,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由于置身于校园封闭的环境,课业负担重,对生活观察教少,写作素材贫乏,导致作文材料千篇一律,缺乏新意.而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若能将文言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既能够愉快地学习文言文,又能积累相应的历史素材,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这不失为一种突破.


现代汉语本来就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两者有许多共通之处.作为教学者,如果能找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契合点,贯通古今,这样既能提升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又能提高现代文的理解和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第三中学 315410)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