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例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335 浏览:72575

1.引言

流行性出血热(EHF)有发热、休克、出血、急性肾衰竭等多种复杂临床表现,误诊率较高,但误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报道较少.现将我院2000至2006年11月间收治的外院误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转入我院的9例出血热分析如下.

2.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22~57,平均34岁.依据《传染病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版)的标准诊断.9例入院后均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抗-EHFIgM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双份血清抗-EHFIgG最后确诊.


2.2 临床表现

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紫癜,其中1例球结膜出血.发热、乏力、恶心9例,头痛8例.腰酸痛或全身酸痛7例.其他体征有:上腭针尖样出血点少许8例;肾区叩疼8例;出现较明显的巩膜黄染(黄疸)3例;面色苍白(贫血)3例;低血压3例.神经系统损害2例,1例出现浅昏迷,1例右下肢瘫痪.

2.3 实验室检查

9例血常规均见血小板减少(<100×10?9/L).3例血红蛋白异常(<90 g/L),2例血涂片发现异形、破裂或有核红细胞.8例肾功能异常(7例血尿素氮超过6.5 mmol/L,6例血肌酐超过110 μmol/L).9例尿蛋白均阳性,其中3例尿蛋白(++).

2.4 外院治疗情况

9例均给予激素治疗.7例应用抗生素.6例给予输注血小板或新鲜全血治疗.

2.5 转归

9例入院后均不使用抗生素及激素,而用基础液体疗法加利巴韦林、胸腺素注射液,同时给予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全部治愈.

3.讨论

本组病例以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但与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同,还具有发热、黄疸、腰背疼及神经系统损害等特点.误诊主要是由于患者临床上突然发病,表现复杂.当患者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损害、肾脏损害及发热同时存在时,易给人诊断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第一印象.EHF与TTP在病理解剖上的类似处在于两者都有微血管病变.EHF是小血管内皮细胞肿、变性和坏死,管腔内微血栓形成,广泛性小血管病变和血浆外渗使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而TTP主要是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病性溶血性贫血.两者都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黄疸,血涂片出现异常红细胞,诊断易混淆.EHF与TTP均有神经系统损害表现,TTP神经损害一般较重,可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抽搐、失明等,与大脑皮层广泛的微血拴形成有关,颅脑CT可无异常.EHF也常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包括由病毒侵犯中枢神经而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因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和高血容量综合征等引起的脑水肿、高血压脑病和颅内出血等,CT检查有助于鉴别.另外误诊原因还有:①院外不恰当地应用激素和未正确补液而掩盖了酒醉貌、球结膜水肿等典型体征;②未深究尿蛋白增高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原因,尿蛋白增高与体温不成比例是EHF特点之一.

本组9例提示,在EHF的诊治过程中必须注意其某些特殊临床表现,特别是在EHF的流行季节.如能认真分析病情,不以偏盖全,还是能够将EHF与TTP及其他疾病区分开的,同时及时检测抗-EHFIgM有助于EHF的诊断.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