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绿色经济效益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65 浏览:17597

所谓绿色经济效益,是指以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法令为前提,企业努力营造符合环保要求的作业环境,采用符合环保法规的工艺流程,生产出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挖潜改造,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环保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加强环境保护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制定的各项环保目标越来越明确,监管力度越来越大. 面对这种形势,有些企业的决策者不是采取积极态度,而是抱着侥幸心理对执行环保规定进行抵制,特别是某些对提升地方政府“产值经济”举足轻重的排污大户,受到地方主义的保护而有恃无恐,造成极坏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倒行逆施,说白了还是一个“钱”字:上环保项目投入大,花钱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给地方财政增加压力.然而,这些先生们实在不会算账,仅仅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认真执行国家环保政策,也决不会是赔本写卖,其效益至少不会比拒绝执行所形成的效益差.我们试从几方面进行剖析.

1.从目前形势看,国家对违反环保法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日益增大,谁想躲得过去?不可能!与其有朝一日被重罚,不如事前用罚款的钱来主动搞环保工程.而且,并非罚款以后就没事了――你还得花钱补课,经济效益更加受影响.这账该怎么算是再明白不过的事情.至于期盼靠地方“父母官”保护过关,过去是有这种可能,但在现在和今后这种可能性肯定越来越小!

2.目前企业环保工程的主攻目标是治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染物减排指标.如何减排?这“三废”该怎么处理?许多成功的经验是变废为宝.例如,把废水净化循环使用,利用废渣生产企业的副产品,对废气的利用也不乏引人入胜的范例.这从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收益甚至很大的收益.虽然在不同的企业中,废物的种类、数量各不相同,但是,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路子实在值得每一个企业都积极效法.

3.在许多行业首先是与人们衣食住行直接相关的行业,环保工程往往涉及产品本身:从采购合格的原料进厂,到各道工序加工,最后是成品包装出厂,产品能否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对出口产品还要求达到国际标准),是至关重要的.你的产品达标甚至超标,成为国家认可的“绿色产品”,信誉度就高,市场竞争力就强,企业的财路就广;否则就会产品滞销,经济效益下降,企业亏损甚至倒闭.所以,任何企业还必须在提高产品环保质量上扎扎实实地下功夫,千万不要贪图眼前小利,干那种蒙骗顾客的蠢事.

4.执行环保政策,进行技术改造,花钱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纯粹是花钱的问题.在环保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企业积极进行环保技改,必定很容易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他们就会主动想办法进行技术攻关,往往能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与此同时,还必将大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这两个方面的收益是不能用金钱量度的巨大的隐形财富.

5.企业的生产条件、作业环境符合环保要求,有利于员工的健康,能减少疾病特别是因环境污染造成的职业病的发生,这又能为企业节省一笔又一笔很大的开支.这里顺便提一句:随着国家民生政策的健全和落实,企业对保障员工健康的责任越来越重要,不允许不闻不问.

6.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在自己的事业中遵守国家环保政策、法令.这其实应该是第一条理由,只不过它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表面上不那么紧密才最后提出.所有上述理由,并不是什么新鲜内容,可以说已经人人皆知,问题在于有些企业掌门人甚至政府官员缺乏战略眼光.为此我们实在有必要加深对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的认识.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没有发达的经济不行,但没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样也不行.所以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都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其共同的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尽管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殊途同归,归于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方面,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应当承认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的活动,包括经济对环境的改变,又必将反过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类本身的生存.为了解决这个根本矛盾,正确的方针是:保护环境并不是要使环境恢复到完全天然的状态――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改变保持在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因为自然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污染承载量”.河流有自净功能、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些污染物会自然分解等等.如果我们排放的污染物不超过自然承载力,人类和自然环境完全是可以和睦相处的.否则,突破环境的承受能力,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即使能加快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速度,但所造成的恶果,最终还是要人类自己来承担,因为产生污染容易,治理污染却很难很难,且往往是永久性的不可修复的.严重的环境破坏不仅使我们自己深受其害,而且还会牺牲子孙万代的利益,这是因为大部分地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我修复的能力很差,一旦遭到破坏,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而且,即使污染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治理,但治污的经济投入,通常是远远大于以污染为代价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看也是不合算的.

总之,我们应当看远一点,看深一点,不但要重视眼前的显性的经济效益,还要特别关注长远的隐性的经济效益,并且仔细权衡,认识到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从而主动地积极地把自己的事业纳入环境保护的框架内,不断提升绿色经济效益.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