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问题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054 浏览:81684

摘 要 :本文主要从我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切入研究,站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来看待我国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问题.从报告中的数据等客观条件出发,以公允价值的披露为对象,并仅针对报告内容和现实情况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 键 词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准则监管报告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财务会计的目标也朝着决策有用观方向发展.自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提出“公允价值”这个概念以来,直到2014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39号―公允价值计量》再一次就公允价值给出了清晰的定义:“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公允价值及其计量一直是会计界的热点问题,而上市公司又是研究企业执行会计准则的重点对象,这使本文的研究既具备了现实性,也体现了科学性.

1.引言

1.1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

公允价值在2006年新会计准则中出现以来就备受关注,特别是在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金融界部分分析师把矛头指向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更是让公允价值计量身处风口浪尖.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工具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主要的估值方法包括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在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运用公允价值有三个前置条件――即按照市场活跃程度将市场划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存在活跃市场,能够获取公开市场交易;第二层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存在可替代或者有可比性的资产或负债交易可供参考;第三层级: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存在可替代或者有可比性的资产或者负债交易可供参考.在考虑了这三个层级的条件后,最优使用市场法,然后是成本法,最后是使用收益法来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影响往往被赋予了更多妖魔化色彩.其实,在认识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属性时,需要更为客观的态度.同时也要意识到,目前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还有待完善.

1.2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和保证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证监会加强并完善了监管措施.该监管报告是由证监会组织专门力量,对前一年度已披露年度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进行审阅,是对上市公司年报一次较为、系统、全面的披露情况总结.

本文主要选取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连续四年,即2009、2010、2011和2012的监管报告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真实情况,有利于直观的了解在经济情况更为复杂时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客观情况.

2.基于报告的披露分析

在连续多年强调公允价值的重要性的背景下,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都在外界和会计准则自身的约束下不断得到规范和完善的.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运用情况中占据的地位及其带来的影响,将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2.1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披露

在分析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损益的影响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公允价值变动在实际上市公司使用中的基本情况.本文以下分析主要考虑公允价值计量所涉及到的绝对额和所涉及到的公司数量两方面.从这两方面的分析能够得出公允价值计量影响上市公司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披露问题的研究.

2.1.1公允价值变动影响的绝对额

在对四年的监管报告进行处理之后,能够看到监管报告所涉及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和以及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金额总和,通过数据计算出变动占比.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总金额不总是逐年上升的.在上表未列示的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等因素,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高达523.56亿元.2010年相比于2009年,减少8.05亿元,同比下降8.47%;2011年相比于2010年,减少72.03亿元,同比下降82.81%.这说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带来的损益变动并非是一味的增加或是减少,而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换而变动的.

从总额上可以看到,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即使在占比最高的2009年,也没有达到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从整体上来看,并不如普遍猜测的那样广泛;从公司本身来说,对利润的影响也较小.这既说明在我国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再不断的完善,也说明我国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推广和使用并不突出.但较低的占比往往会使公司更不愿去进行准确、规范的披露.

另外,2009年有7家,2008年有4家上市公司通过调整公允价值实现了税前盈亏方向的变化,而2010年则没有上市公司采用此法扭亏为盈.这个数据为大部分人担心公允价值广泛使用后会成为公司扭亏为盈的工具做出了较好的解答.

2.1.2公允价值变动影响的上市公司数

除了总额上的比较以外,本文也从公司数量和影响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企业监管报告的2009年和2010年披露的数据为基础,可以得到以下表格数据.

2013年上市公司公允价值损益的金额集中在损失十万至收益一千万这个区间内的总共有282家,占总数519家的54.34%.超过一半的占比体现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在现阶段使用的广度和深度的不足,也为披露提高了难度.由于金额小、数量少,往往导致上市公司并不按照准则或是规定的要求详细披露信息,而是简单的直接列示金额或披露但未详尽履责.

2.2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情况分析

2.2.1公允价值计量在上市公司中的使用范围不大

仅以2009年我国1714家上市公司年报做分析,有436家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但只有99家公司报告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报告的公司数占比是较低的.而对于投资性房地产而言,727家上市公司有该项资产,其中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只有26家,仅仅占3.57%. 通过分析可知,从公允价值变动影响的绝对额和公司数量两方面来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的使用范围并不大.特别是在受到了次贷危机的冲击以后,面对着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如何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并且很好的披露将是面临的一个更大难题.

2.2.2披露的信息并不完善和不充分

从信息披露的情况上来看,我国大部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集中于第二层次,而采用第一层次即市场公开报价的非常少(2010年的数据显示第一层级的资产和负债占比分别为12%和3%).在这样的情况下,处于第二层级的披露不详尽.第三层级的很多上市公司仅仅是列示了资产评估报告,而不能提供所使用的参数,也没有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外,不同公司的披露方式并不一致,没有一种统一的估值方法.

对于公允价值计量使用最多的金融工具一项,《CAS37――金融工具列报》的第29条提出了公允价值信息通用披露的详细要求.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方法,包括直接由活跃市场报价得来以及采用的估值技术需要进行披露;公允价值是否全部或部分采用估值技术确定,该估值技术是否使用公开交易或易获得的市场数据作为检测设需要披露.这往往是在披露中容易被忽略的部分.


要求呈现的东西难以在我国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年报中看到,更多的是上市公司简单列示评估事务所的报告.这些报告中,没有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对最后的估值是否偏离市场程度也未进行披露.

由此看来我国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和最后的披露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的《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中都仅仅是论述为“部分上市公司没有明确披露这些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如何计量的,使用了怎样的估值技术,主要的参数是什么”.从而导致的后果是报表使用者无从判断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否准确、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是否真实合理.

3.结论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知:在我国,公允价值计量这种计量模式的使用和发展还不完善.值得注意的是,此种不完善还包括了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信息披露的问题.针对分析得出的问题,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现阶段要继续在我国推行公允价值计量

在新的会计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债务重组、生物资产、存货、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换和套期保值等十七个细分的会计准则都在不同程度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从理论上来讲,我国的公允价值覆盖面广、能够使用的会计科目也较为丰富.

但是对比于公允价值计量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而言,虽然我国将公允价值引入了新准则,但是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能够较好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并不多.这种实际情况要求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进行完善,可以参照美国成熟的准则体系,使之不断与国际趋同.同时也要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入手,结合我国国情,在现阶段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推广.

3.2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规范

在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规范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建立起一套具备我国特色的披露体系.

公允价值计量三个层级在我国发展地并不充分,披露规范应将其纳入考虑.在报告主体的具体披露中,除了详尽的列示所采用的估值方法和估值技术以外,还应披露采用这种发放和技术的背景条件,即市场环境和相关数据的具体情况等等.只有披露了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可靠性层级,特别是在使用第二和第三层级时说明了进行调整和估值的市场环境和所选参数,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才能够得到提高.

3.3加强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可以内外两方面入手.

对内加强内部监管,优化董事会结构,引入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作为外部董事,从而提高董事会履行责任的能力.同时加强内部的会计控制,管理层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依据、公允价值确认的方法和程序都进行监督和控制.

对外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在2009年和2010年的《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中有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具体专题研究,这无疑从政府监管方面加强了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监管力度.社会监管主要依靠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独立的进行审计和监督,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

只有完善了这种内外兼修的监管体系,加强了对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重视程度,才能保证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详尽、可靠.(作者单位: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成都分所)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