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541 浏览:153792

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为数众多的小企业不断茁壮成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但我国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的小企业由于各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低.导致内部控制薄弱,并成为了制约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控制环境方面

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小企业有经营灵活、转化快、效率较高、经营弹性好的优势.然而.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造就了它们诸多的劣势:组织结构简单、规章制度缺乏、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大多数小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认为大中型企业有必要也有可能实行完善的内部控制.而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很难进行内部控制,而小企业管理者自身也不愿接受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发展中的劣势和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许多小企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管理随意性大,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差,造成管理粗放,风险意识差,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职能部门职责不清,信息不畅,管理死角多,人员选聘上任人唯亲,缺乏化.

二、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

小企业控制环境的弱化必然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如岗位责任制度不健全,内部授权不充分,职责划分不明确,内部控制的程序不合理,控制重点不明确,管理漏洞大,财务控制功能无法发辉作用.在我国,大多数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不严密,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会计信息失真比较严重.


三、在制度执行方面

内控环境的弱化和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小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往往较低,加剧了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全凭企业法人代表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况,致使小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形同虚设,人治代替法治.凡此种种不利于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加强和完善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创新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观念

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否决定着企业生存与发展.小企业要把企业的财务监控作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效益控制体系,全面树立内部控制的观念.针对目前我国小企业的控制环境现状.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内控环境,强化内控管理

首先要提高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只有提高认识,才能增强自觉性,企业内控制度才能落到实处.其次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主导地位.设置并完善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控系统;企业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稳健经营,科学管理.

(二)树立风险意识.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机制.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三)树立以人为本、控制出效益的文化理念

企业内部控制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群体,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同时要改变以往只重业绩、不重控制的文化理念.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趋同,内部控制才更有效.

二、创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为了使内部控制真正符合小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使之不断完善和规范.

(一)创新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小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应遵守会计准则和会计法律法规.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条件.

灵活制定原则.小企业行业分布广,各有特点,因此,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做法,而应当根据本企业业务、规模等特点.灵活地制定适合本企业情况的控制制度.同时,企业应当适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缺陷.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的任何分工、审核、制衡,都必须考虑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分工和制衡的成本高于其效益,则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

重要性原则.对企业成败有直接影响,如影响盈亏、成本的重要事项,应严格控制;次要的事项,根据企业的能力限制,可简单控制或不控制.

相互牵制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人员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点面结合、全面控制原则.成功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而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内部控制要注意点面结合,面的控制要考虑时空的全面性与体系的协调性和完整性.点的控制要遵循重要性与经济性.

(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一套严密的、适合本企业运作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制度、适当的交易授权制度、文档记录、批准、验证和对账控制制度、资产保护控制制度等.

(三)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制度.小企业人员较少,不应设置过多的管理人员,在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可以一人统揽多项工作,但不能一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重要的业务可以采用双签制.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分离:授权批准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四)适当的交易授权制度.企业中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求适当的授权.授权可以保证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能随意取得消耗资产.对小企业的一般性、正常的经济业务可以采取一般授权批准.授权给低层次的管理部门.但当某项经济业务数额超过该部门的批准权限时,必须特定授权才能处理.

(五)文档记录、批准、验证和对账控制制度.为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小企业必须建立文档记录、批准、验证和对账控制制度.主要包括:

恰当的岗位设置.根据小企业的特点,会计核算宜采用集中核算的方式.岗位可以设置会计主管兼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兼稽核、出纳三个.

严密的凭证制度.一要设计合适的凭证格式;二要设计适合企业特点的凭证传递程序.同时企业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在入账之前都必须经过审核,以确保每一项经济业务入账的正确性和合法性.

合理的会计记录程序.根据企业规模大小,业务量多少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建立一套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记录程序,包括凭证填制、传递、审核、记账和报表编制等.

严格的日常核对制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确保会计记录的真实、完整.

(六)资产保护控制制度.资产保护控制用于保护企业的资产,包括接近控制和经管控制.根据企业的特点,严格限制允许接近的人员,只有经授权批准接近的人员才能接近该实物.并将资产的保管责任分配到具体的人员,建立经管控制.企业还应当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三、创新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机制

(一)重视对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选用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再完善,也要人去执行.去把握.企业的用人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吸收有较高能力的人员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必须对企业的用人政策进行创新,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二)加强评估,确保内控的有效运行和完善

企业在运行之中要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偏差、及时完善.并借助于内外部审计,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完善,提高透明度,改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环境.使企业健康发展.

(三)充分发挥监督机构作用,使内控制度贯穿于经济活动始终

要强化企业审计监督职能.反对一言堂,除了建立内审机构外,要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职代会的监督作用.凡企业内部的重大决定都应提交审议,对企业经营状况应经常听取意见,出现问题及时整改.企业的内审机构应对财务收支、资产运营、设备维修、费用成本、经营效益和税后利润分配等实行定期审查监督.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实行奖优罚劣.决不和稀泥.

(四)建立业主或经理积极参与的补偿性控制机制

对于小企业而言,由于人员有限,建立与执行像大企业一样的会计系统和控制活动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为获得足够的内部控制,业主或经理的积极参与通常是最好的补偿控制.比如:

在签发支票之前由业主或经理检查所有凭证,并直接邮寄支票.业主或经理对企业的了解使得他能够辨认出虚检测改动或未能完整反映交易的凭证.此外,通过直接邮寄支票,业主或经理可以防止会计人员接近财务资产,从而防止可能的侵占并掩盖侵占的行为.

业主或经理在发送购货指令给供应商之前进行检查.通过这一步骤,业主或经理可以防止和发现诸如购写低质量的商品和怎么写作偏高或是未按经济批量订货等不合理的行为.

通过运用分析性程序了解企业异常现象并进行调查.

业主或经理控制收款并与每日银行存款回单相比较.为了对有关的错误和舞弊提供进一步的控制.业主或经理人员必须每月核对银行存款账户,或指派没有负责收款和会计记录的人员进行核对.同时所有客户账户的冲销均需要经过批准等等.

小企业主或管理层提供的这些补偿性控制,虽然需要花费他们一定的时间.但提供了对于企业的资产和会计系统而言十分重要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