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文学:什么都可奋斗,获奖不能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773 浏览:132678

我自2001年和莫言结识后,算起来已有十二年的光景了.记得在十二年前的那个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与高玉琦先生来到莫言家中.看到老乡到来,莫言十分高兴.他在客厅里接待了我们.对于我们的采访,莫言十分配合.他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语速虽快,但很清晰.

“白骨”与“头发”

我们采访他时,莫言刚刚从法国讲学归来.那天莫言穿着笔挺的西装,显得很精神,很有气度,给人一种淡定从容的大家风范.莫言身材健壮,国字形脸庞,一双眼睛不大,但蕴含着智慧的光芒.

那天莫言精神状态特别好.他首先谈了一段富有哲理的话.在谈到文学的功能时,莫言说道:“写小说写得再出色也不能算什么成就.那些科学家、发明家才是值得尊敬的.譬如一位农业专家,他运用科学手段使水稻增产几千公斤乃至几十亿公斤.一个秃头的人虽然没有头发,但只要活得健康,有无头发都不妨碍他们什么.没有小说,没有戏剧,就像人没有头发一样.但在挖掘古墓时,除了白骨,剩下的只有头发.”莫言这段辩说堪称精妙绝伦,令人回味无穷.看起来莫言好像否定了文学的功能,实际上他最终还是肯定了文学的功能.因为莫言在这里所指的头发就是文学.

当莫言回首往事的时候,他的面部表情有点凝重.莫言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可用不堪回首来形容,他只上了五年小学,便辍学回家当起放牛娃.当兵改变了莫言的命运.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不仅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而且有了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的机会.这对于莫言的未来来说,具有“奠基”的作用,军校的学习使莫言的创作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他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天地.

我们与莫言的谈话很随意,很轻松,只是天南地北地海侃.谈乡情,谈人生,说生活,聊文学,莫言几乎对每个话题都能谈出独到的见解.有不少见解让人振聋发聩,引人久久思索.

“油瓶倒了都不扶”

莫言的日常生活就是读书和写作,家务事都由夫人包办.莫言说:“我在家里是那种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人,家务全凭爱人操持.我是一个不管家的男人.”莫言的夫人杜勤兰出身农村,很勤快,很贤惠.莫言名气越来越大,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但莫言始终对妻子恩爱如初.

数十年来,莫言辛勤笔耕,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劳动,但他的身体状况很好.当我们问到他有什么健身之道时,莫言说:“我有一套独特的健身方法,使我获益匪浅.”说完他就到卧室里换了一套浅蓝色的运动服,显得很精神,很洒脱.他说:“我每当写作累了,便每只手拿一只羽毛球拍,一边在手中转动球拍,一边行走,或者双手抓住门框,如上单杠一般,练练臂力.这些简单的健身方式,让我从中受益.”莫言还当场一一做了示范.他的双手各拿一只羽毛球拍,在客厅里快速行走起来,羽毛球拍在他的手中快速地转动着,动作优雅而潇洒.然后他又用双手抓住门框,如同拉单杠一般,上下锻炼臂力.他说:我这是因地制宜,别看运动方法简单,但可起到健身效果.羽毛球拍在手中转动,可活动手指,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有益于健脑提神.待这套动作做完后,顿感神清气爽,浑身舒坦,再伏案写作就感到精力充沛,浑身是劲.如今莫言已年近六旬,身材笔挺,精神饱满,气色很好,或许与他这套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

莫言请我们参观了他的书房,高大宽阔的书柜,装满了书籍,琳琅满目.在莫言的写字台上,放着毛笔和宣纸,看来莫言正在练习书法.我看了莫言的书法,感到很有特点.莫言说:“我练书法不是为了当书法家,而是一种调剂生活的方式,纯粹是自娱自乐.我写字不守规范, 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去写,有点随心所欲.”说完他就做起了示范.我突然发现莫言是在用左手写字,我便疑惑地问道:“莫言老师,你平常生活中常用左手吗?”莫言淡淡一笑,说道:“我是左手写字,右手创作,两只手各有分工嘛!”一般人平时用惯了右手,用左手会感到很笨拙,用左手写字几乎写不成模样.当我问到莫言为何选择用左手练书法时,莫言说道:“我之所以选择用左手练书法,是因为用惯了右手,再用右手写书法,很容易进入写钢笔字的框架,也不容易从那个框架中‘跳’出来,往往是毛笔字写得和钢笔字差不多.我用左手练书法,就没有什么框框,可以写出自己所追求的风格.我追求的是一种雅拙的风格.”的确,莫言的书法确实具有这样一种风格,古朴典雅,融入了个人的文化内涵.

“可遇而不可求”的“诺奖”

之前我曾在《大学生》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及莫言是当代作家中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者.当我问及这个话题时,莫言淡淡一笑,说道:“各种各样的猜测可以理解,读者对优秀作品可遇而不可求.我认为什么都可以奋斗,唯有获奖不可以奋斗.凡·高不是那么凄惨的下场,未必会在艺术上有那么大的成就.作家要为大众写作,不能为获奖写作.作家不能去揣摩读者的心理,不能跟风,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去写.寂寞平淡的心态是比较好的,而利欲熏心是文学的死敌.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生前就未受到多少关注,也未获得过什么大奖,但他是世界顶级作家.”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十余年前莫言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言谈,感到意味深长.“我认为什么都可以奋斗,唯有获奖不可以奋斗.”莫言正是因为淡看获奖,潜心创作,视利欲熏心为文学的死敌,才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颗文学明珠.


采访莫言是一种精神享受,他很随意,很尊重对方,让采访者感受到一种和谐欢快的气氛.莫言是大作家,但他从不居高临下,而是很低调,很理解和尊重对方,他的风范和气度令人倾倒.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莫言总是气定神闲,面带笑容,有问必答.记者遇到这样一个采访对象,真是一种荣幸,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莫言的人格魅力.

回到泉城后,我写了《莫言,从放牛娃到大作家》一文,发表在一家刊物上,莫言在收到刊物后,很快寄来了回信.他称赞我的文章写得很不错,莫言在信中说:“杨兄的文章写得很不错,只是有个地方时间有误,无伤大雅.”同时,对朋友高玉琦拍摄的照片也给予了褒扬,说有几张照片他很喜欢,可做大用.

2005年,《名人传记》创刊二十周年,《名人传记》杂志主编想让莫言为刊物题词,因为我曾在《名人传记》上发表过有关莫言的文章,所以编辑部托我请莫言题词.我给莫言打后,莫言很爽快地答应了此事,写好后很快寄给了《名人传记》.这件事给我的感觉是,莫言这个人很好说话.

莫言的《蛙》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我打表示祝贺.莫言表示了谢意,他说:得奖肯定很高兴,但也不能太在乎,我还是那句老话,一个作家的实力还是凭作品说话.在前七届茅盾文学奖评比中,莫言数次被提名,但一直未能上榜,第六届他仅以一票之差落选.但莫言一直很淡定,他说作家写作不是为了获奖,为获奖写作那是没有出息的.如今莫言不仅获得茅盾文学奖,而且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功德圆满了.但我认为莫言的伟大之处不在于获奖,而在于他有一种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永远放射着璀璨的光辉.

(责任编辑/谭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