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进行数学课堂提问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66 浏览:20893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引导学生一步步走上知识的殿堂,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课堂提问的方式和类型很多,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对课堂提问谈几点浅见:

一、导入新课,问必简单有效

课堂导入提问环节的主要功能是回顾旧知,为新知铺垫;创造情境,引出探究的问题.回顾旧知的导入,是新知在旧知的基础上巩固、重组或扩展;创造情境的导入,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问题作深入思考.在这一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需学生作深入思考,答案也简单明了.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

例: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时,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得了一年级借书85本,二年级借书143本,三年级借书126本,六年级借书236本的信息.教师提出:“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有的学生说:“一年级比二年级少借多少本书?”有的说:“各年级一共借了多少本书?”有的说:“你能将每个年级借书的本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等教师又提出:“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说:“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多少本书?”有的说:“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借多少本书?”教师接着说:“对的,你们还能知道哪两个年级一共借多少本书呢?”

在课堂上,虽然教师开始提出的问题是比较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但细细推敲,学生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的新意,但本节课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求两个数相加的计算方法,因而教师后提出的问题更加明确,便于学生及时进入对关键问题的探究和学习中.

二、引领探究,问求开放有度

教学不是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完全地进行接受式的学习,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反思、批判的方式进行自我意义的生成与建构.在意义的重建过程中,探究是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才能更深刻地领会知识,获得体验与感悟.因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提一些需要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新知进行分析综合、重组加工的问题.同时,教师需要及时判断问题的答案是否合理,有无独创性,并择优进行引导深化.

例:学习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时,教师让每个学生都做了各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给不同的三角形进行分类、测量、观察、比较,并展开交流:

生1:有的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我们把它叫做锐角三角形.

生2: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生3:一个三角形中有直角就没钝角,有钝角就没直角,有时直角和钝角都没有.

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发言之后,继续追问:刚才只有一个小组把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归为一类,取名锐角三角形.其他三角形呢?

生4:我觉得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就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就叫做钝角三角形.

生5:刚才我们说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能称锐角三角形,现在怎么光凭一个角判断?

生4:在一个三角形中,你能找出三个直角或三个钝角吗?我们发现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所以就大胆地命名了等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对于角的分类经验,教师提出思维空间较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怎样对三角形进行分类.问题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培养勤于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品质.

三、巩固深化,问需促思有方

在课堂巩固和深化环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时间.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同时让学生产生悬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在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的学习中,有这样的一道题:在一个四边形中画一条线,使它成为符合要求的两个图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分成两个四边形.经过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了学生的结果.

接着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这些由长方形分割出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得出:画的这条线,两端连着长方形的顶点就是两个三角形;如果有一端不在顶点,把一条边分成了两条,另一个图形就多了一条边,就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两端都不在顶点,就分割成两个四边形.学生还不太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分图形的过程,但至少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初步体会了图形变化的过程,体会了怎样画线能够使图形的边数更多一些.否则,学生只能停留于操作活动本身,而不能体会其中的过程.

四、总结延伸,问要全面有序

教师可以在学生自我小结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问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所学内容有条理地说清楚.比如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后,教师可以提问:在计算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学习内容的重点进行回顾整理.

总结延伸的问题还应具有一定的拓展性,注意联系后续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探究心理.例:在学习了三年级(下册)“吨的认识”之后,可以给学生提出:每人每月可回收废纸多少千克?全校同学一年回收废纸多少千克?1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大约可以少砍17棵树,全校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可以少砍多少棵大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调查和收集信息,进行计算,能进一步培养环保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堂提问的技巧还有很多,如:连环式提问——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发散式提问——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比较式提问——让学生发现矛盾,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只有认真钻研,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才能使学生积极探讨知识的源泉,自掘知识的宝藏.才能把学生带入到思潮如海的新境界,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使课堂教学艺术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