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80 浏览:13030

摘 要: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迅速深化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逐渐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如果不尽快将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势必会制约事业单位今后的管理及发展.本文针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深入探究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希望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 键 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9.2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9-60-03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迅速深化,我国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也逐渐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及必要的管理手段.就事业单位而言,在各项方针、路线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过程当中,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经济流动以及经济往来等诸多问题,而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则能够确保事业单位将各项工作目标高质、高效的完成.由此可见,研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一)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大量调查充分表明,有些事业单位由于缺少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因而在其财务管理上存在着非常多的不规范现象,具体包括:财务管理部门由于缺乏充足的人手,无法像现代化的大企业那样做到相互牵制和明确分工,普遍存在一身数职、职责不清等不良现象,严重的缺乏监督管理,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所以,完善且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对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以及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财务信息真实性的提高

正是因为事业单位缺乏相对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且难以防范和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所以建设内部控制体系便成为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一大桎梏.因此,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的规范事业单位日常的会计部门工作,能够使财务信息更为真实的对事业单位实际的财务状况加以反映,为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内控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工作执行滞后

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弱是实施及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与否的可靠保证.现阶段,我国相当一部分的事业单位严重缺乏必要的内部会计控制理念,仅仅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当作限制人和束缚人的条条框框,甚至还有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将内部控制系统构建起来;虽然一些事业单位已经构建了内部控制体系,然而在执行过程当中却频繁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和漏洞,并没有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有些事业单位即便是构建了比较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往往却弱于执行、流于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建设与发展.

(二)会计信息失真

根据调查可知,事业单位在高额利益的诱使下,很多领导人员为了小团体利益或者个人利益的谋取,对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强行逼迫,对财务会计信息随意更改,同时对虚检测的、不真实的财务会计报告加以编制,借助于私设“小金库”或者“账外设账”等不当的形式,把事业单位的资金不断的纳入自己的囊中;还有些领导人员为了一己私欲,把小集团的利益或者个人的利益强加在国家利益以及单位会计制度之上,肆意的虚列支出和收入、调整往来账目及会计科目,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甚至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对外对内做多套账或者两套账的形式,向各个管理部门分别报送,进而骗取不菲的银行贷款与财政资金,对事业单位以及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

(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欠缺

一方面,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指导意见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然而基本上均是原则性的,普遍的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指导意见无法构成完善的体系,具体的要求往往分散在会计制度当中,缺乏较为统一的标准加以参照.就实践方面而言,事业单位在职的财务工作人员管理体制、处置监督制度及投资制度、清查制度及定期内审制度十分零散,缺乏较为系统且科学的一套内控制度,这便极大的增加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难度.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上有着较强的滞后性.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上,事业单位普遍表现出研究新问题不够充分的问题,并且在会计制度当中所隐含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较为滞后,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四)内控系统缺乏互相牵制

因为现代化的系统操作使得事业单位的内部操作之间变得简单易行,同时也使得职权十分集中,很多事业单位均合并了职责岗位,合并且统一执行诸多手续;会计人员日常的工作量不断减少,事业单位为了节省开支而大量裁员,这便使得许多不相容的职务无法得以相互分离,使得相关工作人员的牵制效力大大降低.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所承担的多种职责,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修改数据的可能性,进而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受到极大的威胁.比如,在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通常都是由一个人控制记账工作和资金管理工作,这样无法避免造成单位资金的流失.

(五)会计监督机制有待到位

许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往往只是做表面工作,形式化相当严重,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得到充足的支持及重视,没有将单位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的监督机制切实构建起来.同时,弱化的外部监督也极易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单位内部人员形不成必要的制约和压力.事业单位通常对资金的使用以及资金的预算分配等工作较为重视,却忽视对资金的监督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管理是十分不利的.

三、构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内部监督工作

一方面,应当不断的健全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监督体制,构建财务人员对本事业单位负责人负责以及单位负责人对国家相关法律负责的现代化内部监督控制体制,最大限度的确保事业单位各项会计资料的真实及完整;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事后监督,也就是应当在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核算常规的会计实务的基础上,周期性及常规性的检查事业单位各业务及各岗位.另外,事业单位应当始终以本单位的纪检部门、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为主体,将以防范为主的财务内部监督体制加以切实的构建,以便于从根本上将各类财务风险化解. (二)提高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应当对业务经办人员尽快进行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政策教育,提高业务经办人员纪律意识,增强其责任感,使其能够真正的遵纪守法.与此同时,还应当不断地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始终坚持定期考核和定期培训,严格上岗资格,促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与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使他们能够正确的应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

(三)重视内部考核,加强内部审计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有效地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并且使内部控制制度不断的得以健全及完善,事业单位就应当全面考核和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状况.这项工作应由内审部门结合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内部检查工作加以严格执行,检查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以切实遵循,并且客观地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时要对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的部门及人员进行物质上的奖励或者精神上的鼓励,并且对违章违规的人员,应当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将奖励和处罚与升迁职位挂钩.只有真正做到动力与压力有机结合,才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

(四)构建完善的组织控制体系

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得以顺利运转的实体机构便是组织管理机构,控制组织机构的建立应当从两方面着手:(1)加设管理控制机构.事业单位应当参照上市公司设立报酬、审计及等委员会控制机构的有效模式,及时成立各种委员会,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展开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比如设置采购委员会由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直接参与,由购物报告开始,建议批准、讨论分析、对比以及询价等,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尽可能将采购透明度提高,最大限度地防止浪费现象发生,提高所购物品的使用效率.

(五)构建财务管理问责制及绩效评价

建立问责体制,具体是为了能够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职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此起到规范自身行为和警醒自己的目的.构建问责体制,是为了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同时保证公众的参与性.事业单位的问责体制应当从监督机制的建立、问责标准的确立以及权力授予的规范机制等诸多方面加以展开,内部审计负责部门应当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和控制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科学评价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以便于为事业单位今后的改进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六)确定单位负责人的主导性地位

由于单位负责人是财务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效性和合理性负主要责任,并且对发挥内部控制的效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不断地加强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方面知识的培训,各地财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内部控制专题讲座和研讨培训,最大限度地促使单位负责人熟练和了解内部控制知识,并且对内部控制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进而逐渐形成充分的内部控制意识.与此同时,还应当重视内控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能够将依法理财的理念加以建立,通过正面教育的实施以及奖惩激励制度的落实,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