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78 浏览:1584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课堂和教学模式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正逐步受到提倡和推广.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教学对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来说,有五个共同的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使小组成员确信他们“同舟共济”:二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确保小组成员能直接交流;三是个体责任;四是合作技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共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五是集体加工,小组成员采取自我检查或反馈方式考查集体学习进行得如何并提出改进措施.一、合理搭配,分工明确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不当的分组会导致小组成员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许多研究合作学习的专家都建议异质分组,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性别等给学生分组,这样有助于打破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障碍,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后进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础.同时,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二、明确目标,化繁为简在制定小组学习目标时,教师要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与学生学习实际,科学地选择合作学习内容.教学中,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交流,有的内容适合于独立思考,有的内容适合于动手操作,有的内容适合于教师演示等.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选择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学习的目标与要求不能定得过多过高.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学习要求.这些都会影响小组学习的效果.例如,我们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把讨论交流的问题:“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分成三个小问题一一进行解决.①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少了没有?②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③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这样把问题化繁为简,学生再把每一个小问题串联起来就能很快推出结论.三、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合作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用各种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把学生当作朋友,让学生敢说.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讨论的习惯,在小组讨论中,有一个同学在发言的同时,其他同学应认真倾听,不能随意打断,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在别人结束发言时能够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者独到的见解,在这样的要求下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更培养了学生互相尊重的品质.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互助合作.有助于老师的管理,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相互讨论、共同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四、调控课堂,有效指导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沦,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闹的场面.但这只是一种表而上的“检测热闹”,实际上是“忙而无序”.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那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只是心不在焉地听着;有的小组成员相互推辞,谁也不愿先发言;有的小组干脆借机闲聊、说笑.教师要有能力调控课堂,对学生的合作进行有效指导.有位老师第一次讲《克和千克》时,课一开始,学生就急不可待的抢着去称各种物品,小组合作显得杂乱无章.第二次讲课时,安排小组长管理好物品,需要用时,再一一取出,避免学生新奇的心理影响了教学秩序.教师必须在小组合作实施前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导,包括学生要做什么、以何种秩序、用什么资料以及证明学生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办法等,这些都必须提前告诉学生.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让他们带着个性化的思考参与到小组中去合作、交流,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说、会说,敢说,想说,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中,免不了认为组长组织能力偏低、组内成员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展开合作、展开讨论,教师要及时地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这个小组的学习中,正确的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合作学习后,还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思考和梳理,让知识真正消化和吸收.同时教师应该正确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教材中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来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组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在教学《求最大公因数》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出四种方法:列举法、排除法、短除法和分解质因数法.每个学生思维角度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得出结论的过程也不同.这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算法多样化相吻合.越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越要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主动学习.五、及时评价,总结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后,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总结,有利于让各个小组成员之间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值得鼓励的优点,指导学生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小组学习目标完成的如何;在学习中互相帮助的怎么样;在小组中的协作精神、学习态度好不好;下次怎样做得更好.合理的评价总结能够大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