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19 浏览:21595

摘 要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视野里,以性别尺度立足的女性文学已逐渐形成了一道亮丽而鲜明的风景线.女性作家群体的涌现、女性个性的张扬正在不断地消解着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传统.所以,纵观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中国文学作品在独特的女性视角下使女性主义、女性意识不断得以呈现,以此彰显着女性独有的魅力.

关 键 词 :中国文学 女性意识 自我觉醒

引言

斯帕克斯提出,女性意识就是女性对于自身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题存在的地位和价值的自觉意识.所以,女性意识注重表现女性人物在自我发展中的内心生活的方法.而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中国诸多作家,尤其以女作家为典型,她们便在自己的创作中或明或暗地表现出对女性身份的认同和重新审视,由此形成了女性意识觉醒的浪潮.因此,对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进行简单梳理有其必要性.

一、中国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觉醒轨迹

中国文学中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当追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新兴观念也不断充斥着民众的生活.而这时“人的觉醒”也成为了当时的主题,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个体意识开始复苏,女性意识也开始萌发,女性作家在时代思潮的鼓舞下,也逐渐将目光投入到了女性自我的审视、女性生存与社会之间关系审查之上.这时便孕育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女性作家,如冰心、庐隐、凌叔华、石评梅等,她们便在当时环境的影响下,开始审视女性的身心发展,并以文学创作作为媒介来促进女性在精神上与时代的沟通.除此之外,她们还借鉴了前人的宏大叙事模式,以反封建和追求个体解放为题材,来表达自身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当然,这时的女性觉醒仍没有脱离男权意识的压制,所以,女性意识觉醒虽有所发展但仍处于表层,只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初级阶段.

到了30年代,中国女性作家丁玲首先冲出重围,以坚决的创作态度告别了女性作家之前存在的“蕴藉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叙述模式,而是以高亢大胆的艺术创作介入到时代的变革之中.所以,与五四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觉醒相比,丁玲的觉醒更为决绝、更为自觉、更为深刻.在丁玲的作品中,女性已经开始走出闺房,步入社会,并与社会的男权主义作斗争.所以,丁玲作品的问世、创作风格的巨大转变推动了现代女性文学的全新突破,彰显了真正独立的女权主义思想的到来.深受其影响,四十年代的张爱玲便奏响了女性意识觉醒的又一高歌.面对着国破家亡的双重困境,张爱玲以深邃的思想、敏锐的观察、痛苦的经历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倍受社会荼毒的女性生命的悲惨经历,针砭时弊地批判了传统女性禁忌中的贤妻良母,从而对女性的主体价值和女性的平等意识进行了彰显和表露,推动了女性意识觉醒的到来.


新时期初期,张辛欣、张洁等女作家首开当时女性自我意识张扬的先河.她们在男权占绝对优势的文学传统下,最先借助人道主义和启蒙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宏伟叙事来张扬女性意识的觉醒.受其影响,后起的一批新型女性作家也开始重新审视女性自我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并进一步反思女性被压抑的历史根源,以此来重新关注女性封存已久的心灵情感,这无疑是对女性自身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一大进步.而到80年代中后期,王安忆、铁凝这一批优秀作家便自觉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以女性尖锐的目光来父权制度下女性生存的窘迫,同时对女性话语权的被剥夺提出了挑战.如,王安忆的《小城之恋》和铁凝的《玫瑰门》,重新关注了封存已久的女性性别,暗示着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所以,这时的女作家便开始深入女性的生活,探索女性心理的变化,以此来女性在自我意识觉醒的同时所呈现的生命意识和文化内涵.所以,这时女性意识的觉醒已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表征,而不仅仅局限于女性本身了.承其衣钵,90年代的陈染、林白分别在其作品《私人生活》《一个人的战争》中以女性的性别立场、性别经验猛烈地抨击着以男性为主流的文化传统,从而不断地在解构男性的中心话语,建构着女性自身的话语权.所以,这时中国文学中呈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是一种反秩序、反异化、反压抑的意识.

二、中国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在传统的文学叙事中,男性文化一直居主导地位,是主流、是中心,而女性文化则是附属品,是边缘、是背景.王安忆曾将这两种不同文化称之为“大世界”和“小世界”.但随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女性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两者的位置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从中国文学中女性意识觉醒的轨迹不难发现,在诸多作家笔下,“大世界”正在慢慢地退到背景之中去,而“小世界”却在不断地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不断地凸显出自己的风采.故,在这种动态的变化之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与清晰.以严歌苓的小说《少女小渔》为例:

24岁的林小渔和男友江伟两年前来到了美国.自到美国之后,江伟便开始白天攻读硕士学位,晚上去水产市场打工挣钱,而林小渔则在一家缝纫机车间做苦工,两人过着十分拮据的生活.更让人烦恼的是,林小渔还没有取得美国绿卡,所以只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移民局官员查到而遣送回国.而为了使小渔获得绿卡,其男友江伟便出了一个主意,让小渔跟年过花甲的马里奥结婚.马里奥是一个意大利移民,他在美国漂泊了多年,整日以赌钱来消磨自己的时光.马里奥提出只要江伟负责帮他偿还九千美元的赌债,他便愿意和小渔结婚,帮小渔取得美国绿卡.最终,江伟出于无奈答应了马里奥的要求.当小渔从婚姻登记所出来之后便按原计划搬进了马里奥的住所.小渔一走进马里奥的居所便发现里面凌乱不堪,内心也十分忐忑.尤其是,不久马里奥的妻子演出回来之后对其产生了种种误会更让小渔不堪其忧.

但随着小渔和马里奥相处时间的增多,小渔逐渐改变了原先对马里奥的看法.尤其是当移民局官员突击检查时,马里奥沉着应对,帮小渔化解了危机,小渔更是深刻体会到了马里奥的善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渔越来越体会到了马里奥父亲般的关爱,倒是这时自己的男友江伟对自己百般猜疑和误会.后来,小渔在马里奥的帮助下终于拿到了绿卡,而在小渔拿到绿卡的当天,江伟便急不可耐地催促小渔搬回自己的居所.小渔便应男朋友的要求去马里奥的屋子里收拾东西,不想这时马里奥却突发疾病卧床不起.第二天清晨,江伟开车来接小渔,而马里奥也在这时走完自己的旅程.面对着马里奥的突然离去,小渔最终选择了守在马里奥的遗体前.这时,听着江伟开车离去的声音,小渔拉上了窗帘,独自垂泪,久久不肯离去. 在传统的男权文化中,男性常常以其阳刚气质和强悍的外表去否定女性的温柔与娇弱.但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作家逐渐意识到了女性的温柔细腻、情感丰富是女性独特心灵的写照,所以,越来越多的作家便开始关注女性的自省意识和主体意识,《少女小渔》便是其中一例.该小说中,小渔逐渐从一个盲目依赖爱情的少女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生活和独立思想的女性,并最终在自己的情感趋向下,毅然地选择了与男友分手,从而细腻真实地勾勒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涌动和进程.而中国文学作品中还存在诸多像《少女小渔》这样的优秀之作,它们都将女性放在意识的主体位置上加以描写和考察,它们都在间或“偷情”或“伤情”的微妙情感变化中去捕捉女性的心声,去开拓女性的发展空间.所以,细观中国诸多文学作品,极易发现中国众多文学作品都在尝试着描摹女性丰富的情感世界,以求用敏锐的目光来捕捉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心灵情怀,从而做到真正地了解女性、读懂女性.

三、中国文学作品中女性话语意识的觉醒

在新文化运动以前,中国文学作品中到处充斥着男性的话语,男性那具有威震力的语言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压抑着女性声音的发出.所以,在之前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实际上并没有一种被广为接受的语言,所以不得不模仿男性的语言,而在这种模仿中,女性的自我声音就无形中被遏制了,最终使得女性的话语仅仅成为了男性的附庸品或是男性的臣服品.而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随着个体意识、主体意识的萌芽与觉醒,女性的话语权也逐渐获得了重视,并不断地在文学作品中得以呈现.以杨沫的《青春之歌》为例:

故事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前后,青年学生林道静为了反抗封建婚姻,决定跳海,而最终被北京大学生余永泽救起,于是两人相爱并结为夫妻.在婚后,为了消除林道静的苦闷情绪,余永泽便带她参加了同学聚会,林道静也因此结识了人卢嘉川,从而促进了自己思想的进步.在民族危难之际,林道静受好友影响,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在后来的革命浪潮中,经受住了被捕、坐牢、酷刑等一系列考验,勇敢地站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最前线.

在建国之初,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时代图景,而这时的中国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男女平等”成为了时代最强音.而该小说便以中国革命为背景,描写了林道静敢于反抗封建男权、敢于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最终以一个领导者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而这时她所表现出来的女性话语的被重视更为激荡人心.由此可见,在这个时期,女性得以脱离男性的束缚,在社会生活中尽情地彰显自己的风采、发出自己的最强音.受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中国文学作品便表现出对女性的话语权地不断重视,也正因如此,女性在历史进程中才能不断地放大自己的声量,从而贡献了女性的丰富形象,开拓了女性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结语

纵观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正在不断地深化,并不断地成为一种文化表征,不断地折射着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因此,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一个社会性话题,而不仅仅是某一群体的话题.同时,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也暗示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国民观念的不断革新,应受到大家的重视.语